12月18-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房地产问题列为单独任务,将“化解房地产库存”作为重点要抓好的五大任务之一。不仅显现出当前房地产去库存的艰巨性,更为今后一段时期房地产政策走向定下基调。
中金公司分析师宁静鞭表示,会议首次引入“从供需两方面入手”的调控方案,在强调落实户籍改革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、扩大有效需求基础上,创新性提出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,鼓励开发商顺应市场规律,适当降价,促进产业兼并重组。这意味着供给端的地产调控开始加码,地产调控政策正在发生大方向级别的变化。
鼓励农民工购房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,加快农民工市民化,扩大有效需求,打通供需通道,消化库存,稳定房地产市场。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,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,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。
根据统计局农民工调查报告数据,2014年外出农民工购房人口占总体人口的1%。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、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《中国住房发展报告(2015-2016)》测算,按照未来5年1亿人口城镇化计算,如果70%的家庭人口在城镇购房,按照人均33.3平方米测算,每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购房需求可达4.6亿平方米,未来5年将达到23亿平方米。
中国指数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,在当前库存高企、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,鼓励农民工等新市民购房,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面,更快促进房地产库存去化。此前已有部分城市将农民工纳入政策支持群体,通过财政补贴、税费减免、纳入公积金缴存范围等方式,加大对农民工购房的支持力度。
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,“农民收入水平低,虽然限制了住房需求释放,但应该定位为‘压抑’状态。政府通过各类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购房,在提高居住水平的同时,也不会给农民带来新的负担。从这个角度看,鼓励农民消费需求释放,确实会起到积极的刺激作用。”
不过,也有业内人士表露出担忧。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,除了一线城市,其他大部分二线城市及三、四线城市,落户的最大难点是能够买得起房屋的已经基本都落户,而现在没有落户的,大部分是无力买房的。期待没有购买力的这部分人救楼市、去库存,可能只是比较美好的想象。
房企兼并重组或提速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,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,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,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,提高产业集中度。
2015年以来,中央及各级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地产行业,但随着效用边际递减,政策重点转向发力企业端,刺激房地产企业提升经营层次顺理成章。从实际情况来看,依托房企主动降价带来的效果可能有限,但可以预期的是,如果部分三、四线城市房企能积极进行价格调整,完全可以吸引部分农民工群体的购房需求,不过这仍取决于房企的预期利润收益与现金流周转。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认为,给予降价房企一定的税费、信贷支持可能更易于调动其积极性和投资信心。
长期看,通过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,能够以最小的成本盘活存量,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,提升行业整体开发运营水平,实现房地产市场供需的高效匹配。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,在引导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方面,政府仍有相当大的政策空间可以操作,特别是在上市房企间的资本运作上,可以考虑鼓励其先行先试。在资本市场上,最近已稍显热闹的房地产板块,接下来可能还会持续发酵升温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