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型选择一:修炼内功、提升实力 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新阶段,传统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着转型和变革的抉择。无论是业务布局、经营策略,还是组织结构、激励手段,房企都将出现更多转变,以适应房地产发展的新形势。 一、开发模式转型。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,不仅让中小房企感受到了威胁,也让大型实力房企感受到了压力。利润率下滑,销售增长滞缓,土地成本走高,融资成本攀升,促使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寻求更加优化的开发模式。 以开发模式作为切入点的转型方向,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:一是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方式,选择强强联合、“你出钱,我出力”,或者抱团取暖的方式合作开发;二是不再局限于单项目开发,而是向区域综合开发转型。 比较典型的例子:强强联合型,如碧桂园与中国中铁、万科与万达的合作;“你出钱,我出力”型,如滨江与平安不动产、碧桂园与五江集团、万科与东实集团的合作;抱团取暖型,如雅戈尔与中信、新城、首创正恒、市北祥腾与祥禧投资的合作。而绿地这样的大型实力国企,正式以“轨道工程+区域功能”整体开发模式切入地铁投资,转型区域开发。 二、战略转型。 1.区域战略转型:由国内转向海外。 当前,欧美等发达国家已从经济危机中复苏,市场正处于资产价格相对较低,未来成长性相对较强的上升阶段。在这种大背景下,优化资产配置,出海投资开发,成为房地产企业的一时风潮,方兴未艾。 从金融和市场环境来看,一方面是国内信贷收紧,房地产投资严重受管控,短期内供应过剩,令投资风险日益上升;另一方面则是全球信贷宽松,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,部分富裕个人,尤其是高净值人群移民及资产保值需求日益高涨,这构成了房企区域战略由国内转向国外的机遇所在。 绿地、万科、万达、碧桂园、绿地重点围绕欧美等发达地区,在较短时间内就形成了“四洲九国十三城”的全球投资布局,部分房企海外项目已经有了可观产出。如绿地韩国项目、澳大利亚项目,碧桂园马来西亚项目等,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 2.拿地战略转型:向存量要发展空间。 近年来,中央通过财政资金补贴、税费减免、信贷支持、鼓励企业债券、拓展融资渠道等,多方面出台相应政策支撑房企棚改的融资需求。棚改及城市再造将为开发企业创造宽幅盈利空间,也为开发企业进一步拓展城市布局,实现入驻城市核心地块,积累优质市场份额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机遇。 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部署,棚户区改造是我国住房制度及托底民生的重要组成,为房地产行业孕育了新的发展空间。随着新型城镇化及保障房安居工程加速推进,支持棚改利好政策不断落地,很多房企将棚户区改造看作新的利润增长点,积极参与到棚改或旧城改造中,伴随城市再造共同发展成长,如上市房企金隅股份、首开地产、天房发展、中天城投、福星股份等。部分企业如福星主打产品项目即为旧城改造或城中村改造(2013年城中村改造纳入棚改范围),而金隅、首开、天房等企业也参与多项棚改、保障房、自住房建设。 3.管理战略转型:合伙人制兴起。 当前,组织结构变革也成为房企转型的一大方向。随着行业整体发展放缓,房地产企业高利润时代结束,人才流失日趋严重。合伙人制度的兴起,正是希望通过共担风险、共享利润方式,有效解决人才流失问题,甚至凝聚一批与企业共同进退的核心人才,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,推动企业向更高业务水平迈进,同时激发组织活力,提升企业运营效率。 早在2014年5月,万科即推出了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和项目跟投制度,推动组织结构变革。在合伙人持股机制的激励下,员工在加快项目周转、节约成本、促进销售等多方面越来越体现出合伙人的意识,对提升项目、所在一线公司乃至公司整体经营业绩起到了积极作用。 除了万科,龙湖、绿地、碧桂园等房企也纷纷试水合伙人制度。组织架构变革,是促使房地产增长动力变化的主要推手。随着行业加快转型,特别是互联网趋势强化,房企需要激发员工二次创业激情,由此催生了合伙人制度的涌现。 4.产品战略转型:“地产+X”打开新视野。 随着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的逐步深化,市场对产业、商业等综合地产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。在城镇化进程中,必须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,这就对城镇的产业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可以预见,目前方兴未艾的产业地产、商业地产等综合性地产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,构成新形势下房企拓宽产品线,构建新的产品体系的机遇。 当市场发生变化,调整产品结构及产品线以适应市场需求,是每一个开发商的必备课程。从万科、保利、世茂等房企近期的动作来看,拓宽产品线,丰富产品类型,已成为最主要的转型方向。事实上,在房地产行业利润摊薄的情况下,产品分化不仅是房地产企业自发调整的结果,也是企业基于市场环境变化的考量,这种调整是大势所趋。 纵观近几年来开发商在产品上的转型,可以发现,地产仍然是地产,只是地产运营的主题从住宅逐渐过渡到其他,如物流、旅游、影视、养老、教育、体育、众创等。当传统的住宅地产消费需求趋向饱和,市场竞争趋向激烈,地产转向与生活方式联姻,结合现代服务业,形成新的以休闲、保健、娱乐等为主题的地产产品,实际上已经构成一种趋向。主题地产既引领所在城市、社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,更带来了房地产行业新的投资机会。 例如,保利宣布将全产业链进入养老产业,打造由机构养老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“三位一体”的中国养老模式;绿地、万达、富力、碧桂园等均已涉足产业园区运营领域。与传统的住宅地产相比,主题地产发挥其差异性的产品特征,贴合消费者深层次和多方位消费需求,可以说是住宅产品的升级版。当然,主题地产也面临着运营周期长、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瓶颈,具有一定的风险。 三、借助互联网转型。 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结合是基因嫁接。传统企业创新能力较弱,可以借助互联网企业多变的创造力,顺应当代消费新趋势,迎合市场发展新需求,从而促进企业发展。第一,地产与互联网巨头合作,是实虚结合模式。传统地产注重线下揽客,而电商则会从线上进行各类营销,两种模式进行结合,符合目前线上线下联动的趋势。其二,与互联网关联的信息技术与传统地产行业结合,则蕴含着巨大能量。借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优势来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,搭建平台,延伸更多的产品与服务,对于双方来说,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。 2015年以来,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普遍的金融投资创新,互联网金融风潮给开发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资金渠道。目前,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房地产行业一般有P2P、众筹、社区O2O等模式,主要满足买房、二手房、装修等金融需求。 “互联网金融+房地产”不止给开发商们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和资金渠道,房地产企业提供给购房者的金融产品,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购房者的需求和难题,缓解了贷款压力,同时也给投资者理财的机会,等同于在打造升级版的金融服务。 “互联网金融+房地产”产生出非常有效的价值,为房地产行业找到新模式和新方向,从而更好地服务开发商、客户与投资者。不过目前来说,大多体现在降低开发商营销成本和较低投资门槛上,未来需要对购房者带来更多创新的增值产品。 从2011年开始,招商局物业联手“家e通”“到家网”等,初步实现数字化、集成化、智慧化的服务应用,成为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并举的新型物业服务模式。2014年,绿城电商将拓展海外市场、启动B2C业务、涉足金融产品列为重点发展方向,并将充分利用互联网、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在线服务手段,形成现在流行的O2O服务模式,并形成社交化的服务生态圈。 转型选择二:向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延伸 在房地产白银时代,行业已经开始进入从开发为主到服务为主的阶段。房企主营业务已经趋于稳定或饱和,开发商需要注重打造产业链的延伸产品。于是许多房企以地产业务为原点,将触角伸向了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,意图通过自身积累的资源、技术与经验,与其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新平台,为客户打造一站式服务,提高便利度,增加物业附加价值,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。 向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做法有两种:一是具有普遍性的围绕住宅社区而衍生的服务体系;二是独具特色的绿城代建模式。 一、社区服务体系。 对内服务体系。围绕住宅社区而衍生的服务体系相当于开发商利用互联网,通过开发社区APP,提供智能家居系统、便民社区服务等,提升物业附加价值,从而增加竞争力。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。目前,已经进入或宣称进军社区O2O并发布相关APP的房企已经有花样年、龙湖、万科、绿城、保利、新城、远洋等,涵盖物业服务、金融服务、社区团购、周边消费推荐等。业主不出小区就能通过手机APP交水电气费、交物管费,还可以网上订餐、订购晚餐食材、进行旅游预订等,极大地方便了生活。 对外服务体系。对于实力强的房企来说,除了在内部服务好业主之外,将社区服务设立成单独的业务,推向市场,打造新的业务品牌。以万科为例,除了传统住宅市场,万科亦大举进军家装市场,推出定制化家居、个性化装修等家装业务。而部分房企更是以优质的物业服务而名声在外,如中海物业、绿城物业、万科物业,在物业行业都是响当当的品牌。 二、绿城代建模式。 代建模式属于比较特立独行的类型。绿城代建业务的合作对象,锁定为项目持有者、资本市场和政府机构,并分别对应3种代建模式:项目代建、资本代建和安置房代建。 从具体操作上说,团队组建由绿城建设负责,总经理及主要专业负责人由绿城建设派遣,而财务负责人由委托方派遣。委托方筹措全部资金,主要负责项目公司财务管理。除此以外,项目前期管理、规划设计管理、工程营造管理、成本管理、营销管理、竣工交付管理等,整个开发流程都由绿城建设负责。 代建模式的关键,或者说它与合作开发最根本的区别,就是绿城不出钱、不出地,不许诺项目收益,也不承担风险和收益,仅仅提供服务、管理、品牌输出。 转型抉择三:跨界转行 为提升新的核心竞争力,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,不少企业的多元化转型已跨出房地产范围。从2014年开始,许多房企除主营地产业务外,大量开展房地产开发之外的业务,如华丽家族、绿景控股、莱茵置业、万方地产、刚泰控股、荣安地产等转型矿业或加大矿业投资;星河湾、上海新梅、中茵股份等已涉及酒业投资。在金融方面,绿地、万达、绿地、碧桂园等千亿房企纷纷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,如万达“稳赚1号”,绿地地产宝、碧桂园凤凰宝等。 走的最远的房企,当属恒大和万达。除了“互联网+医疗”战略正式启动之外,恒大还希望建造自己的食品供应链。继恒大冰泉之后,恒大粮油、恒大婴幼儿奶粉等也已经或即将面市。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公开表示,恒大将进行多元化战略转型,利用品牌优势,进军农业、畜牧业。
|